鸡西大学2006年赴珠三角毕业生就业安置情况及报名表下载
发布人:就业创业工作处 发布时间:2006年12月10日 阅读次数:5532鸡西大学2006年赴珠三角毕业生
就 业 安 置 情 况
一、就业基本情况
今年4月至8月,鸡西大学共来莞4批学生,总计45人,其中男生21人,女生24人。汉语言文学5人、数学教育4人、英语8人、音乐2人、体育18人、美术8人。45位同学分别安置在东莞市17个镇区20所学校任教,3个到企业做储干。
从学生综合素质来看,三年制的学生优于五年制,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知识和授课能力上,凡实习期达两个月以上的同学,一般面试一二次就能较顺利地到岗。有的学生,由于没有很好地实习过,导致应聘次数较多,不容易被校方接受。在45位同学安置中,一次应聘成功5人(11%),二次应聘成功8人(约为17%),三次应聘成功人17人(38%)三次以上15人(约33%)3人达8次之多。从强化培训、安置、跟踪服务过程来看,鸡大学生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。
一是就业心态较好。表现在能够树立“先就业,后择业”的观念。不少同学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没有实践经验,在管理班级、授课能力、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不足,因此能较虚心地接受强化班的培训,在培训中掀起你追我赶,自我加压,自我奋进的竞争态势。普师专业的孙雷同学,刚来时,上讲台脸红,不太会讲课,还常写错别字,为尽快提高自己,中午不休息,坚持每天写300个粉笔字,唱读10遍课文,主动要求加大试讲训练量,请求培训老师给他开“小灶”。
二是适应能力较强。表现在能迅速适应南方的快节奏生活、气候差异、生活习惯等问题。在校期间,工作辛苦,早上6:00起床跟车送学生,一周多达20节课,有时还要家访、招生,5天8小时工作排得满满的,除少数同学不适应外,95%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很快适应。大家都有这么几种感受:在南方要凭能力吃饭,要有很强的竞争意识,要具备吃苦精神和创新能力。
三是在校工作认真,表现突出。由于鸡大在就业前对学生“洗脑”较好,大多学生到单位后,都能够努力工作,无论环境怎样差,担子多么重,困难多么大,都能够认真对待,积极要求上进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张进梅同学,暑假期间,抗酷暑、顶烈日,娇嫩的小姑娘晒黑了,人瘦了,同她一起进校的6名老师(他校4人)因吃不了苦,先后都离开了,她坚持下来了,30天内她走家串户,起早贪黑做学生家长工作,设摊摆点,共招47名学生,获奖4200元,现成为学校的骨干老师。
体育系的水清宏同学,应聘到校后,学校规定3个月的试用期,每月除吃住外,付900元的工资。由于他肯吃苦,学校的课外活动他都积极参加,加之球艺高,第二个月校领导在校务会上公布,取消他的试用期,直接拿正式老师工资,每月1400元。干完一个学期后,他“跳槽”到了一所更好的学校。在他离校时,校长握着他的手动情地说,难得碰上像你这样的好老师。像这样的好同学还有很多,如:宋宏栋、王文英、张福栋、赵顺天、刘红霞、马文英、贺永龙、王士鹏、刘芳、罗婷婷、王庆、陈孝海、康小溪、谢平、马化表、王龙、陈建新、赵恩宇等。
二、对就业安置工作的几点建议
通过对45名位同学的安置,体会到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,学校和我们在如下几个方面需进一步努力:
一是就业前的指导和“洗脑”工作,帮助学生树立“先就业,后择业”观念,树立从一线做 起,逐渐提升的思想,泯灭工作“一步登天”的想法。
二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,看到自己没有工作经验,没有社会经验的不足;看到就业形势的严峻,看到自己还没有拿到文凭的现实,从而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。
三是要教育学生树立吃苦耐劳思想,增强竞争意识,天上不会掉馅饼,也没有免费的午餐,排除一些错误想法,如大学生不能做普工、大学生上岗必须是当领导、坐办公室,只能搞管理或技术工作,上岗就必须拿到高薪水等问题;
四是要教育学生树立立志创业,独立打拼的思想,鄙弃依靠父母生活的依赖思想。
从就业安置实践来看,一般以下四种学生,就业比较容易,个人发展前景比较大。
1.具备吃苦思想,愿意在南方干一番事业;
2.专业基础扎实,授课能力较强;
3.形象好,综合素质好;
4.开始不过高要求待遇,能忍得住,不浮澡。
有四种学生就业比较难:
1.过高定位自己,心高气旺,只说不能实干;
2.怕吃苦,依赖家庭生活;
3.这山望那山高,斤斤计较眼前待遇;
4.自由散漫,工作满不在乎。
不少学校领导向我们反映,学生思想品德是第一位的,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,对学生没有爱心,工作不负责任的老师,专业知识再好我们也不要。不少企业领导对我们说:踏实肯干,能吃苦,有志向,有能力的学生,在基层干一年半载,我们肯定会提拔重用;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,对企业什么都不了解,看不起工人,怕吃苦的学生一来就想拿高薪,当领导是不现实的,高学历不等于高水平。
三、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
一年来,从我们对8所大学的学生安置情况时间来看,在教学、教改方面,能否对如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:
一是要加强学生实践和实操。作为当老师的学生,必须具备“四会”:会讲课,会写较好的粉笔字,会备课,会组织课堂教学。有的学生上讲台,脸发红,心发慌,不敢抬头,语无伦次,根本就没有实践过,不少学生写不好粉笔字,字迹潦草,东倒西歪,更谈不上板书设计;计算机的学生打字一分钟还不到20个字,连一般的故障都不会排除,音乐老师唱歌出不了声,还不如一些业余歌声,学美术的不会画画,素描一个茶壶花了40分钟还出不来。
二是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。例如,数学系有的学生在讲课中,把-1和-2谁大谁小都搞错,中文系的学生写倒笔字,英语专业的学生单词写错,口语不标准,不少非东北籍的学生普通话说不好,还带有浓厚的乡音。
三是教学安排能不能同就业时机有效的结合起来,从珠三角师范类学生安置情况看,一年中有两次大高潮,一个是寒假前的12月、元月份,一个是暑假前的6、7月份,但不少学校,因为没有完成教学计划,迟迟不能放人,错过大好安置机会。师范类学生,最好在最后一个学年的十一月份就安排实习带就业,不要中途实习再又返回母校。这样,学生就业可能前景更宽广。
另外,鸡大在我们这里的毕业生“就业安置工作站”建议拓展为“实习与就业安置工作站”。
中扶协会珠三角地区就业安置基地
2006年12月7日
附件:鸡西大学学生去东莞报名表
鸡西大学登记表.xls
